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陕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五年成就回眸
五年发展历程波澜壮阔,五年奋斗成就振奋人心。过去的五年,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五年,也是陕西住房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五年,城乡建设从一张张画在纸上的蓝图,逐一变成了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党的十九大以来,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厅党组的具体要求,聚焦发展,聚心服务,聚力民生,推动陕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就,省住建厅连续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
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动摇,坚定不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三秦百姓喜圆住房梦。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32.7平方米增长至38.5平方米。全省累计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1860.3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32万套,公租房2.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建设10.44万套(间),累计发放租赁补贴26.25万户,累计分配入住各类保障性住房145.35万套,全省城镇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居住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全省住房公积金累计归集总额2826.28亿元、提取1666.73亿元、贷款1674.06亿元。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陕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全省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785个,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72.47公里,新增公共停车场2600余处,新增公共停车位38.58万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到1526.97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里程8452.03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41.76%,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西咸新区、铜川市、渭南市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宝鸡市荣获2021年联合国人居奖,成为亚洲唯一的获奖城市。
村镇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我们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农村危房改造让146.041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圆了住房梦。在全国率先启动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已完成投资222.52亿元,累计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975个,建成17330户示范农房,改造农村危房10.64万户。全省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3.51%。2020年我省在全国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中排名位居全国第一,获得国务院激励表彰。
建筑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们深化建筑业“放管服”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陕西建筑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步伐明显加快。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1.48%,实现增加值在全省GDP中的占比始终保持9%左右,成为我省新的万亿级支柱产业,建筑业就业的农民工占全省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比重始终保持在20%以上,成为吸纳农民工就业最多的行业。累计实施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391.68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76.75万平方米、农房节能改造3899户,累计发展采用地热能建筑供热2860.9万平方米,中深层地热能供热1793.38万平方米,居全国前列。全省城镇新增绿色建筑累计竣工1.1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已达7006.01万平方米,西安市入选国家级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均用时分别压缩至70个工作日、100个工作日以内,压减申报材料50%以上,审批用时缩短70%以上;在全国首创“消防处+消防中心”机构模式,被住建部在全国推广。
回望过去五年,奋斗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干部职工勠力同心、苦干实干的结果。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2023年,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发展阶段奋力谱写陕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秦住建